最新播报

专业培训 心理咨询 心理课堂 公益活动 关于我们 在线答疑 咨询范围 联系我们

养育问题 徐钧自体心理学培训项目答疑(完)

发布时间:2022-11-26 16:20:09 浏览量:


  2020年7月10-12号,南京丽心理工作室联合江苏省心理学会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,为大家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徐钧自体心理学八阶段连续培训课程(第一阶段)。为了让更多的小伙伴熟悉自体心理学的内容,我们精心整理了徐老师给小伙伴前期自学的答疑内容分享给大家。由于篇幅较长,本系列答疑推文也将分成【概念解释】、【共情】、【临床实践】以及【养育问题】四大模块,定期和大家见面。
 

  在上一期关于临床实践的答疑中,徐老师为我们解答了临床实践中的镜映、自体客体需求的满足、回应设置与实际尺度、是否建立治疗联盟这几个重要的议题。
 

  本次作为第一阶段答疑系列的完结推文,我们将一起来探讨【养育问题】中的有诱惑的深情、自体解放、青春前期的恐惧症以及垂直分裂几个问题。
 

  模块四:养育问题
 

  

 

  19.双亲以一种性诱惑的方式回应孩子自信的一些满足,请问这是什么意思?
 

  徐钧老师答:这是科胡特所说的有诱惑的深情,有诱惑的深情是说和孩子是有条件的。比如说孩子得到了一个什么东西,孩子发展了一个东西,父母不是出于发展来肯定孩子的需求,而是用诱惑的方式或者用一种条件式的方式,用一个非精神分析日常术语来说,就是对孩子是有条件的爱,它类似于一种有利用性的爱。

  这里的性诱惑不要单纯地理解为成人的性,这是一个精神分析的术语,是一个有条件的爱,比如对孩子的一个镜映。
 

  例如一个原本读书较好的孩子,我们说会给他奖励,比如给他钱。当孩子取得好成绩回来时,父母就会说:我们的奖励是有用的,孩子的成绩上去了。像这就是有条件的,不是孩子本身,而是因为孩子妈妈的话让孩子体验到:自己成绩好是因为母亲的奖励行为。而性诱惑是指孩子完成的事情,是因为我们之前的约定,因为孩子喜欢钱(奖励),他才完成事情。实际上这种情况下,孩子的感觉是羞耻的。

  大家再想象一下,比如这个孩子真的得到了某种好的感觉回来的时候,我们告诉他,这个感觉是因为他喜欢钱,所以他成绩好了,或者他喜欢某一个奖品,所以他成绩那么好。这样这孩子体验到的是一种有某种羞辱感的体验。
 

  这种有诱惑的深情,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满足父母自己的情感,而不是就这个事情纯粹地表达情感。父母很纯粹地去接受、全然地接受孩子本身完全的情感,这个叫情感接受。如果是有条件的、有各种诱惑的,就不是情感接受,而是带有性诱惑的。

  还有一种是:如果你这样的话,爸爸妈妈就会爱你。这种也是一种性诱惑的。这个性诱惑大家不要认为是和成人的性有关系的。
 

  20.《自体心理学导论》第90页,科胡特相信自体解放,不仅包括个体真正的自发性获得解放,也包括在于双亲人物的自体抑制的关系当中自体获得解放。什么叫个体获得解放?自体一直是经典无法超越的....
 

  徐钧老师答:大家可以看一下91页上面,自体解放就是科胡特说的:他每天的生活上升为具有抱负的生活,具有理想、具有创造力和幽默,同时共情的。如果在这个位置上,这些东西是他自己获得的,也就是他的自我的感受、自我的效能感、自我的价值感获得一种释放,这个就是所谓的叫自体解放。
 

  在91页上面的案例,允许自己感到作为一个女人是有性吸引力的,也愿意和一个男性保持持续的关系。这些就会让她体会到触犯家庭的原则:永远不要离开你的父母。刚才她所体验到的永远不要离开你的父母,这个部分就是自体压抑。随着治疗的进展,她做了大量的梦,梦到自己被困在父母的房间里,挣扎着想要逃离,我们需要全面地注意她束缚于父母的面相,包括强烈的焦虑,认为自己毫无魅力,与男性的关系当中有各种自体妨碍的行为。
 

  如果一个人反复在关系当中,他只能压抑自己,无法使自己获得,就是觉得我离开父母什么都不是,如果他只是在这样一个自体压抑过程当中,实际上他的一个自体分析并没有达到终点。

  而一个达到终点的人是有能力分化出来,从父母的关系当中分化出来,然后以一种更自发性的过程和父母发展关系。也就是说他能够离开父母,同时能够自由地去处理和父母的关系,而不是自己虽然发展得很好,一回到家和父母的关系就完全不行了。
 

  21.能否再谈一谈青春前期的恐惧症?
 

  徐钧老师答:青春前期的恐惧症应该指青春期之前的恐惧症,比如一个三、四岁的孩子,他希望母亲保证说:我睡着了之后你再离开,或我叫你一定会来的。这个反应就是说一个人的self的感受,就是自体感还没有内聚时候的感觉。是指一个人的自体感并没有夯实的内聚性。当他没有一种夯实的内聚性的时候就会出现这种情况。
 

  有些孩子的这种所谓的青春前期的恐惧症,有可能只是一过性的。有的时候是孩子要开始进入青春期了,然后要逐步体验独立,但是在体验独立之前他会有一些担忧,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恐惧症。

  还有一些情况,在前青春期晚上,有的女孩子晚上不敢睡觉、不敢关灯,担心关灯会出现什么可怕的、不安全的东西。在这个时候,她就用光明来作为她自体客体的经验。这一类就是青春前期的情况。

  这类情况如果没有产生得过早、只是一过性的,那就没什么问题。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并固着在那个点上,那就可能需要治疗。青春期孩子在确认自我之前,还是会有许多我们所谓的一过性的,或者是短期的一个症状表现,这些都是和孩子的一个基本发展有关的。

  在这种基本发展当中,如果父母能够适度应对,那就没有问题,孩子就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。这个就是所谓的青春前期这种恐惧。
 

  这部分科胡特只是说孩子通过这个方式来获得,他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和理想化有关系。

  但我觉得在临床当中还不见得一定和理想化有关系。有可能它和什么有关系呢?有可能它和镜映也有关系。有些孩子缺乏镜映的,在这个位置上也会有这种担忧的。

  当我们自体心理学说理想化的时候,理想化另外一个人,和一个强大的人在一起,并不是指这是他体验那个人,而是说那个人可以让他有一种体验,让孩子自己觉得:因为我和一个理想化的、强大的人在一起,所以说我有一种强大的、稳定的感觉。这种感觉是所谓的理想化的感觉。实际上最主要说明的是这个问题。
 

  

 

  22.自恋型的母亲会容易导致垂直分裂的孩子。其实我理解的:是不是垂直分裂也是自恋的一种,就是说自恋母亲就很容易培养一个自恋的孩子。这么理解对吗?
 

  徐钧老师答:这是两个问题。首先自恋的母亲容易培养自恋的孩子,几乎是肯定的。这是一个关于养育的问题,为什么呢?

  自恋的母亲很容易忽视孩子的体验,什么称之为自恋的母亲?比如带有自卑感的母亲,有些是自卑性自恋的。带有自卑感的母亲容易给孩子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,孩子的自体就容易受伤。

  还有自恋的母亲很重视自己,很关心自己的发展,但是对孩子的需求是忽视的。比如说有的家长希望孩子怎么样怎么样,他们并不在意孩子的需求,而在于自己在这件事情上的需求。

  比如强行要求孩子去学东西,在这种情况下,他把孩子体验为自己的一部分。比如孩子学钢琴,他把这自己的需求看作孩子的需求。在这种混淆的情况下,孩子应有的自体感或者自恋感,实际上没有被很好的理解。
 

  垂直分裂又是另外一个问题。垂直分裂是指那种比较严重的问题。

  首先,你说母亲是自恋性问题会给孩子造成垂直分裂,是不是呢?是的,而且比例更高。当父母有垂直分裂,有自恋性问题的,孩子比较容易有垂直分裂。

  还容易在一些虐待性的家庭里,父母喜欢用羞辱的方式来对孩子,也容易让孩子垂直分裂。什么叫羞辱性呢?譬如孩子可能做错了什么,父母说:“你自己看,你自己做了什么?”孩子回答说:我大概这个事情做错了。父母哼哼笑着说:“你还知道你做错,我看你不像做错了嘛?”孩子在这个时候就不知道是做错了还是没做错,在这个过程当中很纠结的。

  在这种情况下,孩子只能把一部分感觉分离出去,他不能体验这部分感觉的,用自己的意识分裂出去,比如表现得笑嘻嘻的。孩子只能分裂出去来应对这样一个环境,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那种所谓的垂直分裂。

  父母没有一种稳定的态度,而是以一种嘲讽的态度去对孩子,孩子就特别容易被创伤了,以后就容易形成,不敢体验情感。因为所有的情感都会被羞耻感所替代。这个比水平分裂更严重,水平分裂只是孩子体验到这个事情不可能完成,或者说被阻挡了。
 

  垂直分裂是不但不可能完成,同时还带着剧烈的羞耻感,还要完全不体验这个感觉。垂直分类就有点是什么呢?就像一个人做一件事情,这个事情明明没必要的,但这个人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,他完全意识不到。

  举一个例子:比如一个来访者,他是一个公司的老总,但是他很喜欢去拾垃圾。他每次看到公司后边扔的垃圾,喜欢走过去捡起来放在包里面、塑料袋里面,然后放在办公室里面。他会觉得这是有用的。大家有的时候会看到他捡垃圾,他也不表达什么,大家也不说什么。

  像这种过程带有一些垂直分裂,好像像两个人一样,因为以他的身份和收入把一些瓶子拾到办公室,大家会觉得这是很奇怪的事情。一般我们之所以不捡,你是会明确地感觉到,如果你捡了这些东西到你家里面或到办公室,万一被别人看到了,你会觉得有羞耻感的。

  但是垂直分裂的人他早年是隔离这种羞耻感的。他成年之后,去做这种事情的时候,他有这种冲动的时候,他会把这种羞耻感隔离掉了。有点像掩耳盗铃一样。他的人格似乎像两个人一样的, 人像分裂一样的,这种分裂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垂直分裂。

延展阅读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996336677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