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

家庭教育 父母沙龙 精选文章 常见问题

25-65岁:危机与生机——中年期人格发展探索

发布日期:2022-11-16 16:36:27 浏览次数:

  

 

  我变得越来越成熟,越来越理智,家庭的归属感,让我有更多精力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就与财富。

  这是我最成熟丰盛的时代,我的精力,我的经验,让我能努力的成为社会希望我的样子。
 

  01 繁衍&停滞
 

  埃里克森认为,中年期面临的人生课题和心理危机是生产繁衍感对停滞颓废感。

  生产繁衍感是一种对孕育、教养下一代的关注,并希望借此来延续自己的影响,爱情带来直接的生殖繁衍,而工作为我们提供了为世界创造财富的生产繁衍。

  绝大多数的我们,最直接的繁衍感来源于生育和教养自己的孩子。我们缔造了可爱的生命,一个与我们相似又不同的新生命,在倾心陪伴与爱的过程中,承担更多的责任,收获更多的亲密与生命的意义。

  我们也可能选择独身,或者“丁克”,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发展“生产繁衍感”这个课题。我们可能会参与到亲人的未成年子女,或者是我们的学生,朋友的孩子,工作中刚入职的年轻人中去,以最成熟的姿态,为他们树立一个为家庭和社会积极贡献的良好榜样。

  而更普遍的繁衍感,来自于我们对工作的投入与付出,将自己平生所学,所感,所悟运用到我们热爱的事业中,创造更多的价值与财富,在奉献自身的同时也圆满了自己的生命。

  只有一种繁衍感的人是危险的,当这唯一的繁衍感受挫或被剥夺时,可能导致中年人巨大的心理危机和创伤。

  是的,假如我是一个妈妈,为孩子主动放弃自己的工作,人际和社会活动,那一旦他的成长出现问题或远没有达到我的期待,我就会非常失望和沮丧,甚至是绝望,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,因为仅有的“繁衍感”被阻断,我可能会陷入可怕的心理危机。

  家庭与工作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件事,也是最主要的繁衍感的来源,两者兼顾固然是不容易的,但不同维度的积极践行,将会拓展我对生命的体验。
 

  02 危机&生机
 

  中年的我既是父母的子女,又是伴侣的丈夫或妻子,还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,同时也是职场中的权威或中坚力量,多种角色的期待与需求,也让我倍感压力。

  文森特认为,中年危机始于40岁,是人生的重要心理转折期,个体会回顾和重新评估自己的人生,开始质疑、关注生命的有限本质,体验最初的衰老,接受或对抗无法完成所有既定目标的事实,因而会在性格和生活方式上发生变化。
 

  亲密关系
 

  时常会是这样,劳累了一天,回家想要放松,抬头却看到妻子渴望的眼神,心里就开始打怯。好想有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,哪怕是汽车里,厕所里,或是下班后独自待在办公室里,能给我片刻的安宁,不需要去满足任何人的期待。

  时常会是这样,辛苦了一天,回到家赶紧照顾孩子,想弥补白天缺失的陪伴,给到孩子更多的精心时刻,多么渴望丈夫能帮帮我,和我一样尽心尽力对待孩子,或是给到我更多的情感支持,但他却总是让我失望,我感觉我们已经不再相爱了。

  是的,不知道什么时候,婚姻变成了一种鸡肋,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,亲密也变得若有似无,若无似有,开始怀疑起婚姻的意义。

  更糟糕的还有,两地分居,无数男人成为家庭的边缘人,无数女人被迫成为新时代的“王宝钏”,忙着工作守着孩子,而无法排解的孤独与寂寞,被迫由幼小的孩子来承担,变成了丈夫的替代品。

  更糟糕的还有,老人过度干预介入子女的家庭,他们可能是身患重疾,或是丧偶鳏寡,紧紧抓住自己的孩子,索要全然的情感需求。而被夹在中间的子女,无论选哪个,无论做什么,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任何一方。而最最可悲的是,自己的需求又有谁能看到,又有谁能解忧。

  于是,可能就有了外遇。于男人,那是一个可以卸下所有社会角色与期待,放飞自我的地方;于女人,那是可以慰藉多年情感需求的缺失,放下伤痛和疲惫,再度成为那个小鸟依人的女孩。

  于是,可能我们混迹在各种社交平台上,说着白天不能说的话,吐着心中隐秘的不快,释放着压抑,渴望能擦出不一样的火花,找到相契的灵魂,修补婚姻里的伤,让我们重新去相信爱的神话。

  是的,我们的亲密关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,每个人都很疲惫,每个人都很无力,无奈。

  

 

  或许婚姻也如春夏秋冬四季,有春的明媚,夏的火热,秋的萧瑟,冬的寒冷,四季更替,周而复始。

  而在此刻萧瑟的秋风,寒冷的冬天中,或许正好是我们回到内在自我最好的时刻。

  给自己一点独处时光,陪伴自己的困惑,体会内心与身体的感受,给不安的情绪一个栖身之所。重新找回那个自爱自己的人,用内在深刻的自我之爱,升华亲密关系的体验。

  我们能走向内在自我的程度,就是我们能抵达亲密关系的深度。

  思考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边界,父母永远是我们的父母,但我们不会永远是父母的孩子。在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与当代西方个体文化的碰撞中,追根溯源,感受差异,探索我们与父母之间新的边界,分寸,尺度,尊重各自的选择。

  回溯我们最初原生家庭爱的原型,修补曾经过往的伤痛。用更多的阅读学习,更多新关系的体验,帮助我们走出受害者的模式,走出依附依赖或施虐受虐的困境,寻找到心中的爱。

  感受男女彼此需求的不同,男人需要女人,认可他们的付出,欣赏他们的成就;女人需要男人,看见她们的奉献,在乎她们的感受;给彼此一个温暖的拥抱或抚触,多聊聊感情,而不仅仅是事情,创造更多新的沟通互动方式。

  这是男人女人觉醒的时刻,各自从小孩成长为成人,男人用男人的方式,女人用女人的方式,相互成就生命与爱的体验。
 

  自我认同
 

  照顾着日渐年迈的父母,抚育着天天向上的孩子,在上有老,下有小的三明治生活中,我表面风平浪静,内在却波涛汹涌,我很迷茫。

  如果父母生病,孩子桀骜,事业不顺,我会有很深的挫败感;然而即便是工作顺利,家庭和谐,我也会觉得有些无聊与茫然。仿佛是丢了灵魂的躯壳,一边在迷茫的道路上奋力游荡,一边又彷徨着无处安放。

  是的,我进入了新一轮的同一性危机,不同于青春期的同一性探索——我是谁,我想成为什么;我在思考——“我得到了什么”,“什么才是我真正想要的”,“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”。

  丢掉面具,我开始回顾和评估自己的生活,不再积极关注我能得到什么,也不再积极证明我能满足多少期待,而是伴随着焦虑,考量着过往人生中我获得的工作,婚姻,生活,是我想要的样子么?这些灵魂拷问,时时让我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内心和精神世界。

  荣格说过:你生命的前半辈子或许属于别人,活在别人的认为里;那把后半辈子还给你自己,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。

  我可能会去学习瑜伽、冥想、站桩、气功等与“气”链接更多的活动,这些活动会帮助我,将心神从纷扰的外界收回到内在,关注内心的情绪与感受,觉知真实的需求与渴望,安放迷茫的灵魂与精神。

  我可能需要挑战孩子的青春期,面对他那些我完全无法认同的选择,面对我总是想去操控他的心态,我需要冷静审视我们的边界,将选择归还给他,也将生命归还给他,在逐渐的分离中,也学会回归到自己的生命中。

  我可能要面临孩子考学离家,或是走入婚姻有了自己的家,而我也被迫回归到家庭最初的样子,开始审视我和伴侣之间早已冷淡疏离的关系,思考如何开启和创造新的爱的链接。

  我也可能会担负起照顾生病父母的责任,再次回归到最初的关系模式里,重新面对过往的创伤,一边纠缠一边整合与修复,思考未来自己的老年生活何去何从。

  这是一场自我认同危机,但又是一场生机。危机过后,我会获得某种信仰般的内心笃定,活的更真实更勇敢,踏实而自信的开启新一轮的生活,对生命有更具深度的洞察和感悟。

  

 

  死亡焦虑
 

  我突然意识到,衰老正在一点点逼近我,深藏在潜意识的死亡焦虑,也变得触手可及。

  脸上的皱纹开始变多,白发悄悄偷走我的黑发;以前熬一通宵的夜,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,现在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;我的脾气好 像也在消磨,学会了更多的一声叹息;还有令人烦躁的更年期,种种这些让我非常焦虑。

  我不想变老,我开始挣扎。

  可能我会更加关注躯体的疾病,专注养身护肤抗衰;可能我会投注进更多的性活动,企图赋予性以永生的意义来抵抗衰老;可能我选择沉溺于虚幻的小说或网络世界,麻木自己的感知,逃避面对这个问题。

  台湾作家亦舒曾说过,我会老去,但不会变丑。

  是的,衰老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,但或许可怕的不是衰老本身,而是对衰老的解读。

  尝试着将心灵与身体分开,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探索,增加对美好事物的感知与体验,会不知不觉让我忘记年龄的束缚。

  就像泰戈尔说的,“一个人的老少不能拿年龄来做标准,我的心时刻同你们年轻人一样,我喜欢我长久地做一个少年人。

  尝试完整自己的生命,在自我同一性的探索中,勇敢做回真实的自己,发展出以往不同的异性的人格特点。男性的我会发展出更多的柔软和温暖,女性的我会迸发出更多的果敢与担当,让分属于男性的阳刚之气与女性的阴柔之美,得到近乎完美的融合,创造出生命新的奇迹。

  尝试着投身于更有意义的博爱与奉献中,在合理的限度内,寻求扩展自己的生产繁衍性,帮助自己与他人取得和谐发展,获得更健康的自恋,丰盈饱满自己的生命。

  尝试用宗教或者哲学等,加深对死亡的理解,探索精神层面的需求,以更智慧更优雅的方式,去解读生命,对抗死亡。

  将近40年跨度的中年期,鉴证了我最繁荣昌盛的样子,也鉴证了我经历低谷,走出困境,回归本心的历程,我的角色身份从子女晋升为父母,再晋升为爷爷奶奶,在不同的人生任务与挑战下,成就了不同的人生蜕变与成长。

  

         

 

  作者:任炎艳,心理咨询师,爱写作、爱演讲、爱唱歌的心理工作者。

  配图:iu cafe主理人

咨询师
专业培训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996336677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