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教育

家庭教育 父母沙龙 精选文章 常见问题

65岁以后:落叶归根,回归生命

发布日期:2022-11-16 16:46:35 浏览次数:


 

  埃里克森认为,老年期个体要面对的人生课题和人格冲突是统整对绝望。
 

  01&重新定义
 

  好像还是在昨天,我还想着,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实现,还可以追求更多,攀爬的更高,我并不觉得,那就是我的顶峰。然后我就突然意识到,我老了。

  是的,衰老似乎是一刹那的事。

  我的眼睛开始老花,皮肤开始松弛,关节开始卡卡作响,越来越多的小病小痛找上了我,我的工作岗位也被年轻人取代了,朋友中有些也悄悄的离开了我,我正在一点点失去某些东西。

  以前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,规划着将来我要去这,我要做那;现在退休了,想要的自由和时间,多到手足无措,不花在为生活打拼上,我又该何去何从呢?

  发展心理学家罗伯特·派克认为,老年需要应对的主要人格发展任务和挑战之一是——自我重新定义。

  从繁忙和充满竞争的工作中抽身出来,感到轻松的同时也发现自己落伍了,身边的年轻人,忙忙碌碌,有所追求,而我却有些失落,一阵阵无意义感的袭来,促使我重新去思考自己的身份认同,我该将自己置于什么样的位置,扮演什么样的角色?

  好的是,没有了过多压力和责任,我有充足的时间,可以去尝试更多兴趣爱好,旅游、摄影、养花种草、运动养生,还有那些年轻时一直渴望去做,却没有时间做的事,比如手工,画画等。

  回归家庭,照顾孙辈,也是我义不容辞的事。力所能及做点家务,接送小孩,收拾房间,会让我觉得自己依然有价值,对家庭还有贡献。我也愿意在有限的范围内,为子女提供些物质支持,分享些人生经验和智慧,帮他们做好人生的重要决策。

  我也愿意接触更多的社会活动,或是到老年大学学习、或是参加老年协会、老年组织的活动,或是就近到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,用老年人特有的活力和繁忙来应对衰老的袭击,感受生命能量的复苏。
 

  02&超越身体
 

  我可能依然觉得自己挺强壮的,每天运动,小腿肚上也有肌肉,可也时常觉得力不从心。以前下个坡健步如飞,现在得小心翼翼以防摔倒;有些看似三岁小儿都能轻易做到的事,我却越发难以信任自己的身体。

  而伴随着衰老,性欲与激情也在减退,或是疲于应付,或是逃避隔离,自我安慰我们已经是相濡以沫的家人,性与激情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  特别是进入80岁以后,身体机能全面下降,我可能常年卧榻,需要他人照顾,失去对身体的自主性,这让我感到自卑、羞耻、罪恶、孤立、厌恶,甚至绝望。

  罗伯特·派克认为,老年需要应对的第二个人格发展挑战——超越对身体的专注。

  是时候,让心灵跳出身体,看淡机体衰老带来的体能变化,更多关注内在的精神与文化。

  过多关注这种不可逆的机体衰老,只会让人越来越没有信心,甚至会激发出以往人生历程中的发展创伤,陷入更糟的心理困境。

  换一份心情,以接纳的心态去体验。如同心理学教授莫里·施瓦茨,在他生命的最后几个月,身体已无法自主活动时,他说,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……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,有人给你洗澡,有人抱你,有人替你擦洗。……对我而言,这只是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。

  我可以用思想去拓展我的自由,阅读、音乐、审美;我可以用新的尝试去拓展我的自由,刷新大众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。“出逃主妇”苏敏可以自驾穷游,我也可以背起行囊游览世界;上海阿姨组团拍“甄嬛传”圆了演员梦,我也可以约朋友拍写真喝咖啡。

  身体的自由是有限的,而心灵的自由是无限的。

 

 

  03&自我关怀
 

  罗伯特·派克认为,老年需要应对的第三个人格发展挑战——自我超越和自我关注。

  生命逐渐趋向终点,我知道死亡不可避免。

  某个温暖的午后,回忆翩翩起舞,从童年到少年,再到青年……回顾和梳理属于自己的生命故事,或甜或苦,悄悄地与过去的自己和解,与痛苦和悲伤和解,重新编写自己的人生脚本。

 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卡尔说:一个人只要找到生之意义,就几乎能忍受一切。

  回顾与统整过往人生,可以帮我走出怀疑生命意义的困境,抵抗死亡到来的恐惧和不甘心,也让我拥有不一样的智慧。

  它不同于简单的知识与聪明,也不同于单纯的经验,而是历经人生,被几十年世事无常、人情冷暖、成败得失淬炼而成的,洞悉人性,洞察人生的生活大智慧。

  我可能会借助宗教的超脱不争与哲学思辨深邃的力量,也可能就是普通寻常人家的平凡通达,因为经历了人生的全过程,所以能更系统,更全面的看待个体的生命,慈悲,深远,通透。

  杨绛先生曾说,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,到最后才发现:人生最曼妙的风景,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。

  晚年生活并不容易,但如埃里克森所说,任何情况下,冲突和压力是成长、力量和许诺的源泉。珍惜生命周期发展的自然结果,珍惜生活给与生命最后的恩赐。

  就如莫里·施瓦茨教授临近死亡时,每天会花很长的时间注视窗外。

  他说:这是因为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,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。

 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,你也就学会了怎样生活。

  落叶归根,回归生命。
 

 

  人生就是一场时间的旅行,从摇篮到躺椅,我们跟着埃里克森大师,解读着各个阶段生命历程中人格发展的危机与生机。

  这不是生活的模板,但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和帮助。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,每一种生命形式都有其存在的意义,愿大家在生命的旅程中,尽情绽放,不负此生。

 

          

  作者:任炎艳,心理咨询师,爱写作、爱演讲、爱唱歌的心理工作者。

 


咨询师
专业培训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5996336677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